zhuyyi
作者zhuyyi·2021-02-01 11:03
系统工程师·某银行

银行核心系统架构发展趋势分析

字数 4863阅读 6772评论 0赞 5

第1章 银行核心系统架构概述

第1节 银行核心系统的定义

银行核心系统(Core Banking System)在国际上的标准定义为银行处理核心客户信息、存款产品、贷款产品、支付服务和核心总账的系统。作为银行存款、贷款账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

银行核心系统既是面向客户和对外服务的IT系统,也包含必要的内部辅助管理功能。也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柜员管理等。

第2节 银行核心架构的主流发展趋势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近三十年历程中,银行核心系统承担着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在建设方面长期保持着相对保守和稳健的风格。然而,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核心系统在搞并发交易处理能力、功能响应市场变化速度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已经建立了核心交易和总账松耦合的“痩核心系统”,近几年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规模急剧扩大,所面临的运行风险、困难和挑战日益增大。外部客户对银行IT系统的交易并发度、响应时间、使用便捷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国家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提出的安全可控要求,以及银行内部降低IT投入成本的要求,都使得银行现有的IT技术体系必须创新转型,现阶段主流核心架构重组方案为采用分布式中间件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核心架构系统方案。

第3节 银行核心系统IT发展历程

l 1974年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立电脑中心,成为第一个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银行的电脑中心。

l 80年代初
计算机被称为推动银行信息化的有利工具。联机实时处理标志着银行信息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l 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银行在全国建立了网络系统,逐步实现了通存通兑等功能。

l 99年
工商银行启动全国数据集中,之后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数据集中,从此信息化日益成熟,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新兴服务渠道不断涌现,银行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l 2007-2008年
银行核心系统概念被提出,当时的核心系统还属于“胖核心”系统,除核心系统具有中间件之外,其他的各个系统之间基本上是星状交互的,各种外围前置系统相对较多。

l 2009-2010年
银行核心系统提出“瘦核心,大前置”的理念,很多银行都开始考虑数据集中,整合外围大量的离散前置系统。各类交易系统或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都通过综合前置系统来实现,综合前置系统在银行IT软件架构上占据着重大的地位。

l 2011-2012年
随着SOA概念的普及,很多厂商为银行提供整体方案时,都提出了企业应用集成(EAI)和企业服务总线(ESB)的理念,但是国内厂商能具体将SOA在银行IT架构上落地的很少,更多的是在各自提供的交易系统上丰富产品工厂、业务组件等功能。

有些银行会将存款系统、贷款系统、总账系统全部分离出去,但是大多银行是放在核心综合业务系统实现的,基于ESB来实现交易事务的一致性控制还存在很多困难。

l 2012至今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分布式金融架构逐步演进,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他们采用X86 开放平台、开源软件构建了云计算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分布式联机交易处理架构,可以处理海量并发支付交易。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x86分布式架构得到不断应用、优化和完善,技术逐步成熟,并体现出与主机集中式架构相比在运行风险控制、可扩展性、敏捷开发、灰度发布和总拥有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分析机构认为,国有商业银行采用x86分布式架构替代主机集中式架构开发构建核心业务系统势在必行。

第2章 核心架构的发展对IT技术带来的挑战

银行核心架构的转变往往是由于业务的扩展与转型引起的,通过分析银行业务系统的转变,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银行核心架构的发展方向。

第1节 银行业务系统所面临的现状

中国银行业正在面临深刻的变化:

- 竞争环境的变化
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在国内成立法人分支机构,部分中国的银行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民营银行不断开办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冲击。银行之间或其他金融机构主导的并购和整合。市场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将被不断被细分,传统银行业价值链将被打破,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传统银行服务领域。

- 银行客户的变化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步入智能化、数字化的新阶段,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渗透至生活,银行的客户行为也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泛使用电子现金和移动支付技术,对银行卡和现金的依赖度大幅降低;越来越多通过银行的网银或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自主办理业务,而不愿意去银行网点;不再单独使用银行的特定渠道或产品,而是以多种方式与银行互动;对银行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会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出去,而面临产品选择时往往也更依赖社交媒体传播的口碑;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以极致的客户体验分流了大量客户。在这样的变化面前,客户眼中的银行只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而不再是必须去的地方,银行以往的控制地位正逐渐瓦解。

- 监管环境的变化
银监会最近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混业经营的限制逐步放开,监管标准驱动的银行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

- 技术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新进银行和传统大银行之间的差距。金融创新将不断模糊化银行传统业务与其它金融服务行业之间的边界。

第2节 银行核心架构的转型

面临银行业务所应对的种种现状,越来越多的银行业积极直面消费心理与消费方式的巨大转变,从战略、业务、技术多方面考虑,积极应对新时代下的市场发展和竞争挑战。这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响应业务,快速创新产品和服务。核心银行系统必须提升其关键能力,为银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银行核心系统的关键能力应具备敏捷、整合、专业的特点。敏捷即具备高度的快速响应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新兴的竞争威胁。整合即核心系统与其他IT系统一起,提供一体化的客户体验和业务处理。专业即利用优质的服务和客户体验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发展。

第3节 核心系统转型对IT技术带来的挑战

- 运行维护难度增大
银行业务部门和上级监管部门对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银监会监管规定,涉及客户服务的业务停机超过30分钟要上报银监会。

为了更快速响应业务部门的需求,系统变更和应用上线频繁,控制变更引起的运行事故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 数据库运行压力突出
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数据库越来越大,已没有厂商和国外同行的经验可以借鉴,经常会遇到一些小概率的“首发故障”,高度集中的数据库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全行停业。

- 峰值业务量难以控制
以前核心业务系统业务量的增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而现在银行发布的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同样可以形成“秒杀”。业务量峰值出现时系统要处理的业务量是平时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按照峰值时的业务量来配置资源,平时利用率很低,必然造成极大浪费。

- 成本的压力增大
云计算技术使X86服务器大范围使用,相对于银行大量的小型机,成本大幅降低。银行核心系统小型机模式在成本上明显处于劣势。

- 技术受限
某些品牌的设备对我国的几大国有银行形成了实际的垄断,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已经失去了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已经危及国家安全。

第3章 应对银行核心架构演进IT技术的调整

鉴于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开发和应用领域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一些宝贵成果,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经验,采用云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架构构建新一代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以应对核心系统转型对IT技术的挑战。

第1节 分布式架构的定义

x86分布式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在低成本、标准化的开放硬件和开源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式处理架构实现系统处理能力的无限扩展;采用数据复制、多副本、读写分离等技术弥补基础软硬件的不足,满足系统高性能、高可用和容灾备份等方面的要求;并采用了分布式中间件或分布式数据库实现联机交易处理的一致性等事务管理要求。银行在实施云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架构过程中选择性地应用、消化、吸收开源软件,并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架构。

x86分布式架构之所以能够应对核心系统转型所面对的一系列挑战,主要是其具备以下特点:

  • 运维难度相应降低
  • 提供合理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 具有强大的峰值交易处理能力
  • 可以降低服务器成本
  • 系统安全可靠

第2节 分布式架构可行性验证

- 运维难度降低
在缩短应用上线和系统变更维护引起的计划性停机时间方面,x86分布式架构更具优势。在传统主机集中式处理架构中,由于数据库是集中式的,变更维护启停时间较长,期间会引起全部的业务中断,另外直接在生产系统上发布和投产,变更差错风险较大。而在分布式处理架构中,可采取多版本的灰度发布技术,先在个别实例上发布投产试运行,待试运行验证成功后再推广到其他实例。即使发生差错,影响范围也较小,还控制了变更风险。在推广发布阶段,系统采取错开轮动的方式切换生效,每次影响的客户/用户也可以做到较少,客户/用户几乎感觉不到业务中断。

x86分布式架构可以整合各类自动化工具,实现配置管理、变更操作、清理维护等运维操作的全面自动化,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可整合各类监控系统,建立运行事件和性能分析平台,实现性能分析诊断与调优、事件业务影响与风险分析、故障根源定位、故障自动处置、应急预案辅助等功能,从而控制运行风险。

- 合理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数据库是核心业务系统最关键的环节,x86分布式架构在高可用性设计方面采取了不同于大型机加软件的思路,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相对主机型方案要低,但由于采用了数据多副本、分库分表等措施,数据库风险被分散。用许多个并列的数据库,即使有一定频度的数据库故障,对整体业务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由于每个数据库实例变小,单个数据库故障后的恢复时间也缩短了。另外数据还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分布,避免故障影响到某一区域的用户/客户,从而规避监管的风险。

- 强大的峰值交易处理能力
系统的峰值业务处理能力取决于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压力承受能力,以及应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现很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都采用大型机构建的核心系统来应对最大峰值业务处理,然而对于更多时间的日常业务量来讲,强大的大型机在成本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x86分布式架构中,采取负载均衡技术,应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已经无任何限制。数据库服务器采取数据读写分离、数据多副本、分库分表等技术实现了交易处理能力的无限扩展。结合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的池化和虚拟化,从而实现资源的快速交付、动态伸缩,提升了系统峰值业务处理能力的同事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系统安全可靠
主机由于其专用和封闭的特点,系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安全。因此,采用x86分布式架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应该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多层面采取安全加固措施,包括链路和数据加密、身份识别、访问控制、数字签名、入侵检测、系统加固、审计跟踪等等,提高系统安全性。实际上,即使采用主机集中式架构,为了给主机减负,这些安全技术措施也已经从主机中移出。由于x86分布式架构可采用开放硬件和开源软件实现,为国产化产品的采用提供了更多机会,有利于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掌控信息安全。

第4章 总结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迅速崛起,传统金融机构的收入模式、客户基础受到严重冲击,银行业务系统势必要向敏捷、整合、专业方向做出转型。

随着银行业务的转型,其核心架构相应也要做出调整,随之而来的是对于IT技术的巨大挑战。而x86分布式架构采用低成本、标准化的开放硬件和开源软件,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在网络资源、经营对象、信息安全及线下服务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同时也再一次验证了在互联网时代,采用云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架构是构建新一代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5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本文隶属于专栏

最佳实践
不同的领域,都有先行者,实践者,用他们的最佳实践来加速更多企业的建设项目落地。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