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u-MAXI
作者yangyu-MAXI·2020-10-20 14:18
系统架构师·IPS-浪潮商用机器

建设稳健创新的轨道交通信息系统(浪潮商用机器系统架构师,杨宇)

字数 2922阅读 2911评论 0赞 2

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十三五期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发展趋势,大中型城市的发展也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人口正在向着一线及二线城市快速聚集。在这种大的趋势下,轨道交通作为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及区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正在迎来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

发改委在 2019 年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导性地描绘了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并给出了具体的时间窗口指导:

  • 到 2022 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要素流动有序、交通往来顺畅。
  • 到 2035 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在全力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进程中,轨道交通的建设无疑是重要且先行的基础保障设施。截至到今年 6 月 30 日,我国共有 37 座城市开通轨道线路 197 条,运营里程 6126.82 公里。在这以外,共有 44 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复,规划线路里程超过 1 万公里,在建线路里程约 7000 公里。

在蓬勃向上的城市轨道建设背景下,近些年有哪些新的建设方向和技术趋势值得我们仔细关注一下呢?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在和行业专家及行业骨干企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行业要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努力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前进,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是大家对轨道行业发展方向的普遍共识。业内人士均表示,我们不但要在投产里程数量和质量上快马加鞭,还要在技术创新上并行前进,努力展示和输出中国轨道的信息化和专业化能力。

在众多的技术发展方向中,以下几个方向是业内大家普遍看好的行业发展方向:

互联网和轨道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近十几年是我国互联网行业井喷式发展的黄金年代,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一些“互联网+”的先进模式渐渐渗透到其他行业。移动通信、物联网、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多元化的技术也在推动着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变革。

“互联网+AFC”、“移动互联网+轨道有线网”等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汇总这些需求来看,融合多业务多渠道对外服务是最核心的发展方向。融合的内容不仅包括面向公众的车站、票务类的信息,还包括生产、运营等轨道内部管理信息。基于这样的想法,一些线路多、信息化管理先进的城市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完成互联网+管理平台的推进。

互联网+管理平台需要对基础设施、应用、共享数据、对外服务进行整合,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核心的问题需要解决:流程标准化、开发框架API标准化、基础架构的标准化和高效处理等。

互联网管理平台架构如下图:

城轨云的全面建设

考虑到互联网+管理平台、城市轨道运营维护平台以及智能AFC等平台的整合,结合新兴的云计算技术来实现灵活调度、降低成本、统一管理变得顺理成章,城轨云作为科技创新的融合解决方案也被众多城市提上规划和建设日程。

在进行城轨云的规划过程中,如何与当前信息领域先进的技术进行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如何做选择取舍是需要基于一些轨道交通传统架构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的:

  • 如综合监控系统(ISC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核心系统,传统架构下均采用五级架构,五层之间相互独立,逐级管理,每一层都必不可少。随着城市路网的逐渐扩大,设备数量的增多,维护和管理上都带来极大的不便。各层之间的通信均采用点对点通信,设备数量巨大带来的通信效率也逐步降低。城轨云可以从数据管理中心的统一维度降低清分中心和线路级中心的物理设备数量,统一管理提升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效率。

  • 在传统规划中,每一层的设计容量均按设计最大的客流进行冗余设计。而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这样的设计方式也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样的建设方式灵活性不高,也不太符合现代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城轨云可以利用灵活调度的部署和调整方式,随着客流的变化和负载压力情况动态管理资源。
  • 维护也具有局限性。在整体设备维护的角度评估,传统的运维方式是需要改进的,往往不同厂家的设备,网络,存储等不能统一监控管理,相互不能读取运行和警告信息,这样对整体的运维非常不利。城轨云通过业界云平台统一的标准接口,统一管理各种设备,并能实现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化的输出。

城轨云的建设可以针对以上的问题有效地提供经过检验可行的解决手段,能够采用先进的云技术提升管理、动态调度资源,并有效复用成本,这些特点都可以向着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提升迈出坚实的一步。

智能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随着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逐步扩展增多,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进行数字化和业务画像的能力也突飞猛进。ACC、SCADA、EAM、FAS等业务数据大量地被采集、存储,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挖掘并进行行为的指导和预测也变得更加重要。智能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就是满足类似需求的契合点,它可以帮助行业用户解决如下的难题:

更有力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大数据平台可以获取海量的用户乘车信息、乘客的整体流量信息、以及车站车厢内的录音录像信息等,综合分析以上信息再结合外部的如天气、交通等信息,可以对乘客的乘车趋势预测、指导车站的提前预警准备提供非常有效的数据支持。

轨道交通物流的发展:与公路、航空相比,轨道交通的物流运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大数据平台建设带来的数据支持能力,不仅可以服务于旅客,对给物流进行运量、运力和时间窗口的选择也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控和运营数据支撑的能力。

趋势下的技术选择

纵观以上的轨道交通信息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无论是和互联网架构的深度融合,还是城轨云、大数据平台,都比传统轨道交通信息化融合了更多的信息与应用,也拓展了更多的支持渠道,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在规划时就采用稳健高效的基础架构来支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向轨道信息化关键业务的核心能力

对多个业务的平台整合使平台成为了信息交互和处理的中心,就更需要基础架构有高效的处理能力和极致的稳定性以保障业务的持续不间断运行。同时还应该根据业务系统和资源池要求的不同兼顾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展的能力。

K1 Power系统正是面向这种关键架构的最佳选择。当前全国多个城市的AFC和ISCS都运用K1 Power作为核心的支持平台,高性能和极强的企业级稳定性是客户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

坚实的城轨云基础平台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城轨云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K1 Power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好的上云选择。采用K1 Power的架构,用户可以根据城轨云的规划不同阶段,自由选择资源池模式、私有云模式、混合云模式以及容器云模式。当前业内城轨云一个主要的试点方向就是基于OpenStack的架构云平台,K1 Power云建设完全符合这样的架构要求,并可以提供丰富的接口供客户定制化开发。

K1 Power支持开源、OpenShift以及浪潮云海等先进的容器云平台,为客户建设更便捷、安全的容器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针对乘客、票务、综合监控等业务系统生成的海量大数据处理能力方面,K1 Power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具有性能好、海量、支持多样化存储服务、管理简单的特点,可以为智能大数据平台提供优秀的技术支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2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